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安社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安社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李隆基自即位以来,一直励精图治,在他的治理下,开元二十九年,唐朝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——经济空前繁荣,社会非常安定。
面对如此辉煌的成就,李隆基骄傲极了,年轻时的锐意进取之心逐渐消弭,人也变得贪图享乐起来,再加上有美人在侧,李隆基索性当起了甩手掌柜,终日只顾与杨贵妃饮酒作乐。
这时,李隆基时期的三个大奸臣——李林甫、杨国忠、安禄山相继上台了,在这三人中,前两人是权倾朝野的宰相,最后一人是手握重兵的三镇节度使,这三人手握重权,一心却只有私利,不顾及半点国家利益。
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,再加上三个蝇营狗苟的权臣,君臣四人一起误国,开元盛世江河日下,辉煌一时的唐朝也走下神坛,一步步走向了衰落。
第一个大奸臣就是李林甫,他是李隆基时期著名的奸相,也是任期最久的一位宰相,在位长达十九年。
人们经常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他,一个是口蜜腹剑,另一个罗钳击网,这是李林甫打击异己的两种手段。
李林甫本身虽有一定能力,但比起李隆基时期的其他宰相差远了,不但没读过什么书,目光也十分短浅,没什么大局意识和真知灼见。
因此自上位以来,李林甫日日担心被罢相,为了坐稳宰相的位置,一上台就开始疯狂打击异己,凡是对他有威胁的人,一个都不放过。
李林甫的打击范围非常广,既有向张九龄这样的文人出身、具有远见卓识的官员,也有善于理财、受李隆基青睐的官员,还有能力出众的边关武将。
为了打击有能力的边关武将,李林甫建议李隆基重用胡人将领,导致安禄山坐大,为安史之乱埋下的隐患。
李林甫为什么要打击这些人呢?因为嫉妒。李隆基十分喜欢这样的人才,开元前期李隆基任用宰相时,也是按照上面这些标准来甄选的。
李林甫自知比不上,又想保住位置,就只好打击了。他表面上装出一副非常和善的样子,说起话来更是处处为对方着想,等到将对手引诱到自己设好的圈套内,再在背地里搞阴谋。
正是因为如此,人们才会用口蜜腹剑来形容他。 不过,这种“温和的”手段只适合用于对付一些头脑简单、政治斗争经验不足的人。
对于一些难以对付的对手,李林甫会毫不留情地直接出手。
李林甫手下有两大酷吏,一个叫吉温,另一个叫罗希奭,这两人是天宝年间出了名的酷吏,任何人只要到了他们手中,基本只有死路一条。
除了打击有能力的官员,李林甫还大肆打击太子。太子未立之时,李林甫支持的太子人选是寿王李瑁,没想到最后登上太子之位的却是李亨。
眼看着李隆基越来越老,若是将来李亨即位,别说独掌大权,宰相之位保不保得住都难说,于是李林甫就想换一个太子。
为了打击太子李亨,他先后制作了三起冤案:韦坚和皇甫惟明结党案、杜有邻案和王忠嗣案。好在太子一直谨慎行事,没有什么把柄落在李林甫手中。
再加上李隆基也不希望动摇国本,李林甫的打击太子计划才每每落空。 除了排斥贤能、打击异己,李林甫还不允许谏官进谏。
实际上,除了堵住谏官的嘴,李林甫还堵住了天下士子们的悠悠之口。
李隆基喜爱人才,有一次下诏寻找天子精通各种才能的士子们,李林甫担心会有人告自己的状,就对李隆基说,“陛下圣明,珍惜人才,如今民间没有什么人才了,天下所有的人才读已经聚集到长安了。”
在李林甫的严酷打击下,开元初年人人济济的局面已不复存在,很多有学识、有抱负的人才要么被排挤出了朝廷,要么无辜惨死,唐朝政府人才凋零。
-END-
点击上方关注【新锐历史】,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,青云计划获奖者,专注于历史领域,有趣有料有深度!
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李林甫“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”。这句评语你品,你细品。
可是作为一个唐玄宗治下做了19年宰相的人,唐玄宗在位也不过50年。他究竟是靠什么能够长期屹立不倒,搅动风云的呢?
首先看看他的政治能力和威望。这里只是客观的对史实进行转述,不带任何个人色彩。
1、李林甫具有超强的政治能力。
《唐六典》——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,前期由张九龄编辑,张九龄因李林甫设计被贬后,大部分的后期编撰工作由李林甫主导完成。
《长行旨条》由其草拟并极力推行,这本关于征税的条令,首创性的将权利下放到地方,节省行政运行成本,勇于创新改革。
2、对待政事,除了针对政治潜在或着明处的敌人外,能够秉公办事,尤其是人事任免等敏感问题上,坚决不徇私舞弊。《旧唐书》这样评价他“自处台衡,动循格令,衣冠士子,非常调无仕进之门”
可是他一旦发现有贤人能士威胁到他的政治地位,夜里就睡不着觉了。传说李林甫家中有一个形如偃月的厅堂,名为月堂,他每次给自己的政治目标构陷罪名的时候,都要在月堂中来回踱步,苦思中伤之法。每当他面带悦色走出月堂,朝中定有大臣遭殃。
唐朝的选拔人才主要有三种形式,科举制,举荐制,恩荫制。
而李林甫初是精于音律,被身为楚国公的舅舅姜皎所赏识,步入仕途。后通过武三思的女儿(两人或有私情)结识高力士。逐渐进入唐朝的权利中心。
李林甫的文化程度一度还闹过笑话,可能这也是他嫉贤妒能的原因之一,不过说到嫉贤妒能,有一件小事就能看出到了什么恐怖的地步。
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。时间良久,兵部侍郎卢绚以为圣人离去,便纵马而过。玄宗看到他风度潇洒俊逸,不禁赞美。李林甫在一旁听到,担心卢绚被玄宗重用,便设计将其贬去华州做刺史,后又上奏玄宗,谎称其患病不能理事,又贬为太子詹事。
李林甫去世后不久,安史之乱爆发,唐玄宗南逃至成都时,曾说过“李林甫妒贤嫉能,无人能比”。裴士淹听到后,大胆说到,“陛下既然知道,为何让他身居高位良久。”玄宗默然不语。
若是没有玄宗给他提供的舞台,哪有李林甫施展构陷能事之空间。
国破南逃无奈之时,徒做喟叹,难道还能下罪己诏不成,终究是回不去了。
李林甫为相期间,大权独握,蔽塞言路,排斥贤才,导致纲纪紊乱,还建议重用胡将,阻止边帅出将入相,导致安禄山坐大势力。
唐代名相张九龄曾言:宰相系国安危,陛下相林甫,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。
李林甫历来受到责难,被视为“口腹蜜剑”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盛而衰的罪人之一,虽然不否认李林甫善搞政术,说他足务实的政治家,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,玄宗时期许多有价值的改革都是在张九龄和李林甫当宰相时进行的。
在姚崇,宋璟,张说任宰相时,首辅宰相是积极参与政务的皇帝手下工作,而在李林甫漫长任期内,玄宗已不再起积极作用,故李林甫对朝堂的支配,远比姚崇等人全面。
李林甫为相期间页献是有,但更多的是过错!
这样说肯定不对,一个人能做19年宰相肯定是有能力的,而且他也是起于微末,完全是凭个人能力一步步走上去的,唐史中也说他处理政务能力很突出,玄宗曾说不是不知道林甫奸诈,可有谁能比得上他为皇帝分担压力支撑乱局呢,所以说他在对帝国情况的了解和能力方面肯定没问题。他为相近20年,要说一件好事没做过,一点贡献没有,肯定说不过去,问题是他在做出那么一点贡献的同时,打击异己,不让皇帝听到其他声音,不让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人才接近皇帝,有私心,一味的迎合皇帝,还贪财,没有能挽回帝国江河日下的形势,反而使得形势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越来越深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安社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安社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